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点击数:117 | 发布时间:2025-02-12 | 来源:www.yipinnv.com

    纵览国内传统的小学习语文教学,固然有基础较为扎实的长处,但因为过分重视常识的传播和技能的练习,忽略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综合性,忽视了进步学生的好个性,结果致使语文教学产生了紧急的应试教育倾向。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病,与现代社会需要公民拥有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拥有革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线,拥有包含阅读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置信息诸能力的需要,2001年7月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并把“综合性学习”列入基础教育的每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的体系中的要紧组成部分。《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益于学生在有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方位提升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革新的要紧渠道,应该积极主张。那样,怎么样在小学习语文教学中推行综合性学习呢?

    1、把写作、口语交际教学融于活动之中,拓展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进步过程。综合性学习将听说读写整理在一块,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在给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可以设计一系列规模小的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譬如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大家设计出如此几个活动:1、“父亲小时候的趣事”。请你做一回小记者,采访一下父亲小时候的故事,知道父亲儿时的生活历程,然后选择一件有趣的事记下来。感兴趣的话,可在此基础上写一篇作文,投送给学校广播台或某报刊编辑部。

    2、请你做一天小当家,体验爸爸妈妈在家庭日常付出的辛勤劳动,写一则日记。

    3、“母亲的唠叨”。模拟一种生活场景,由两位同学进行模拟电话交流。想试一试吗?

    4、“电视机前的评论”。在电视机前,你们一家人会说些什么呢?请以三位同学一组进行小品表演。

    5、想试试看看做主持人的感觉吗?请你和父母一块搞一次“家庭联欢会”,主持人就由你担当,从中还可以体验到家的温馨与幸福。

    通过上述活动的拓展,就能把写作、口语交际整理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从而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进步。

    2、强化课外专题性阅读,拓展综合性学习。

    在综合性学习中,大家常常需要突破课时的局限,教室空间的束缚与教程的拘囿,开设专题性课外阅读的综合性学习。大家可以使用下列常流程序:1、围绕一个主题确定阅读内容,如科普读物、文学名著、科学家的故事等,一段时间安排一个专题,打造好的念书环境。2、摘记或评析所读内容,并列源于己不理解的问题。3、通过交流讨论或查阅有关资料,主体地判断、考虑,试着自己解决问题。譬如在“走进三国”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可以如此设计:

    1、仔细阅读少儿读本《三国演义》或有关《三国演义》的导读。

    2、“小小三国迷”竞赛活动。由学生自己主持,教师帮助多媒体播放题目,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成效。

    3、说说阅读时遇见了什么问题,目前已经解决了那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提出未能解决的问题,师生一同商讨解决方案。

    4、“心目中的三国英雄”。引导学生评析书中人物,通过展开辩论,让学生掌握全方位评价人物。

    5、搜集由《三国演义》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或歇后语。

    如此的专题性课外阅读综合性活动,不只拓宽了学生的视线,使学生遭到经典文化的熏陶。而且有益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主动探究、自学自育的能力。

    3、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拓展综合性学习。

    合作学习是个体学习的有效补充和有力延伸,它有着很多个体学习所不可以代替的功能。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主动深入地解决问题,可以增加信息量,提供学生交流情感、展示个性的机会。在综合性学习中,大家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从而促进个人的革新潜能与集体的智慧相互补充,相互调节。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母课题的首要条件下可以设计若干子课题,主张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譬如学完《只有一个地球》之后,大家安排了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大的主题之下包括着四个子课题:

    1、 地球母亲的眼泪(搜筹资料、小组讨论)

    2、 我是地球小专家(常识擂台赛)

    3、 绿化家园植树活动(小组合作植活一棵树,并记录小树苗的成长过程)

    4、 写给全人类的一封信(写作、大组汇报交流)

    5、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逐个进行上述活动时,将在兴趣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资料、小组集安排察看时间和方法与组织擂台赛的讨论,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交流合作能力。

    [1][2]下一页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